注釋:2016年,“后真相”一詞成為牛津字典年度詞匯,原意是指無視客觀事實,盲目迎合受眾的情緒與心理,使用斷言、猜測、感覺等表達方式,強化、極化某種特定觀點。現在常被用作盲目臆測后的反轉、實錘、打臉。
用“后真相”一詞描繪疫情影響下電動車行業的幾大現象最為合適不過。
疫情期間,各大行業媒體、整車廠、經銷商瘋狂預測,樂觀、積極、迫不及待盼望電動車行業像03年非典過后一樣爆發。
有人預測,疫情影響下,“一人一車健康出行”成為大眾剛需,疫情結束后電動車市場將迎來井噴式爆發,接下來4月到8月甚至持續到年底都是銷售旺季!
有人堅信,面對即將全面爆發的電動車市場,有貨才能掌握市場主動權,有配件才是王道!
有人斷言,市場供不應求后,不僅整車要漲價,配件要漲價,甚至有錢也不一定能搶到貨。
于是我們看到,復工以來,有人豪擲千金不分晝夜等候在配件廠門口搶配件,有人積極備貨靜候旺季到來,還有人為“旺季市場”摩拳擦掌,一分一秒都不敢松懈。
市場“旺”到自己都信了,仿佛疫情一過拿個掃帚都能掃進來大把的錢。
整個行業陷入到一種“偽高潮”的假象中,人人翹首以盼,等著整車漲價、配件漲價、市場供不應求,然后大發一筆橫財。
結果都他娘5月份了市場仍然不景氣,配件價格也是血崩!以前做夢都能笑醒顧客排著隊買車的情形根本沒有實現。
那車子為什么賣不出去呢?說好的配件漲價為什么成了自欺欺人的“假高潮”了呢?
其實,這跟4月21號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結算價每桶-37.63美元,原油期貨成立以來歷史上首次出現投資者重大倒貼如出一轍。
當初油價跌到20美元的歷史低位后,大家都在想這么可怕的低位,不可能不反彈,用不了多久一定能漲回40美元一桶的安全線。
因此不少人趁著低價瘋狂備貨,坐等油價回暖賺個盆滿缽滿。
結果呢?國際疫情形勢愈演愈烈,各國封城,停工停業,企業不生產,個人不出門,石油根本賣不出去。
同樣,席卷全國的復工浪潮來臨后,電動車行業也像打了雞血一樣,正常人在正常情況下的正常那個判斷,一定是提產能、搶配件、囤貨,躺著等錢像水一樣流進來。
因此不少企業堵在配件廠門口背著現金搶配件,經銷商趁漲價前進了一波貨,坐等市場回暖。
整個行業在“市場即將迎來大爆發”的臆想中興奮,配件廠自己也信了,我們的配件終于不怕壓價,現在大家搶都來不及。
結果呢?市場持續低迷,價格戰持續升溫,有些企業甚至打出了國標車999,龜款電摩1199的歷史低價。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長期的價格戰,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惡性循環,打下去必將死路一條。
但現在的情況是,車子賣不出去,別人都在打,你不打你現在就要死。
配件市場也是一樣,為了迎合價格戰,除了控制器等需要進口的配件成本小漲以外,剩下的配件價格只能越壓越低。
沒有等來跟想象中一樣火熱的市場,更沒有盼來曾堅信不疑的配件大漲,有配件有貨的并沒有掌握住市場主導權,流動資金充足的企業是疫情影響下壓力最小的。
之前說過“行業將迎來井噴式爆發”、“誰有配件誰是爸爸”、“電動車即將漲價”的人(當時全行業的判斷出乎意料的一致,小編也是市場爆發口號喊得火熱的那波人),臉都被打得啪啪作響。
不得不說,2020年真是充滿魔幻的一年,所有的可能與不可能每天都能上演。
我們遠遠低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持續性影響,也低估了公眾在選擇綠色出行交通工具時的可替代性,未來形勢究竟如何,經歷了這么多次反轉,沒人再敢斷言。
總之,配件并沒有漲價,整車也沒有漲價。旺季市場,遠比預想之中來得更晚一些。
在此,全球電動車網也送給仍在迷茫中徘徊的各位行業同仁兩句話:
認清當下,看米下鍋。謹慎樂觀,理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