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五大因素正在把中國電動車企業一步步送上斷頭臺:環保強硬政策堆高生產成本,新國標、3C認證提高的政策門檻,地方查車抑制渠道銷售,資金崩斷企業運營開始停擺,產品同質無研發。基本可以推測,上述的任何一把鍘刀都能將一大批的電動車企業送上斷頭臺。
近期有兩則新聞再次觸動了行業敏感的神經。一則是X浪車業資金鏈斷裂,主動以低價處理配件的方式以資抵債,算是體面地退出了電動車行業;另一則更為重磅,一度是中國最大輪胎企業的山東永泰集團正式破產清算。
說起永泰集團,凡是有涉獵輪胎行業的人可能都非常熟悉。自2001年一期項目奠基開始,永泰了輪胎發展勢頭非常迅猛,迅速躥升到行業前列。從2013年開始,永泰集團的擴張明顯加速,2013年7月23日,永泰集團斥資3.3億,并購了英國考普萊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6月12日,永泰集團又斥資3億多,并購日本本田汽車旗下“UYT”汽配工廠;與其同時,永泰集團旗下新能源項目也開始上馬。過快的擴張使企業獲得榮譽的同時,也隱藏著潛在的危機。
然而隨著市場行情的急轉直下,以及歐盟反傾銷、反補貼力度的升級,永泰集團出現嚴重的資金問題。最后因為相關負責人惡意騙取銀行貸款東窗事發,至此,曾經位居全球輪胎企業32名的山東永泰集團正式破產,堪稱為中國最大的輪胎企業破產案。
當下實業難做,行行如此,電動車企業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資金鏈斷裂、低價競爭、政策搖擺、成本陡增,已經成為企業揮之不去的陰影。雖說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但特殊時期電動車企業最重要的還是要穩住局面,提升實力。
就連全國最大的輪胎企業都能破產倒閉,誰還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地說企業一定一帆風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電動車行業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訓,畢竟在現在的環境下,能活下來就是勝利!眾多企業的破產倒閉或許應了那個英雄末路的悲涼結局,但對整個電動車行業來說,在新國標與3C認證的挑戰與機遇下,是否能迎來一次刮骨療傷的轉機也未可知。國內外經濟形勢一再變化,我們相信,只有革命才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