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種類嚴格劃分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車速限制,載人規定等等規定,還有一條規定更是加劇了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另眼相望,那就是要考取摩托車駕駛證,就這一個限制就攔住一大批消費者。
而年底疫情爆發,足不出戶成為大家的日常必備,居家活動這也導致了經濟的下滑,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擴散到了全球,隨著疫情的控制,就令人矚目的行業出現了。
目前,隨著歐洲疫情緩和,各國開始逐步“解封”。為了降低乘坐公共交通帶來的感染風險,各國紛紛為民眾提供出行補貼,提倡綠色出行。受此影響,中國自行車和電動車對歐出口量暴漲,相關自行車概念股股價連續上漲。
綠色出行剛需更持久
中國擁有從零部件到組裝整車的完整產業鏈,中國出口的自行車占世界市場份額70%以上,因此只要有市場需求,中國的自行車等產品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海外。目前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紛紛推出出行補貼,或出臺鼓勵綠色出行的政策,而這些國家本身就是自行車消費大國,因此自行車的需求不僅是短時間內的爆發,更可能形成一股中長期的消費趨勢。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歐洲、中國、美國是自行車主要消費市場。歐洲自行車總保有量約2.5億輛,年需求量多年來保持穩定,年銷量約為2000萬輛,市場規模達100億美元。美國每年自行車銷量在1500萬至2000萬輛之間,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
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數據顯示,5月份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同比上漲超過22倍,意大利、英國也都上漲了4倍左右。
兩輪市場供需穩定,部分品牌暴增300%以上
與國外受政府補貼扶持導致自行車熱不同,《證券日報》記者線下走訪調查后注意到,國內的兩輪車市場自今年4月份以來就持續緩慢升溫。一位捷安特專賣店銷售人員介紹,店內銷量最高的是兒童自行車,銷量幾乎比疫情前翻翻。
數據顯示,京東618期間,電動車、自行車、平衡車等多種產品能夠應對大部分中短途出行的需求銷量激增。6月1日全天,京東平臺小牛成交額同比增長1000%,小刀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420%,愛瑪銷量同比增長300%,捷安特成交額同比增長280%,鳳凰成交額同比增長200%。
對于這樣的數據,說實話,真讓人琢磨不透,疫情過后的電動車行業在國外竟可以如此火爆!這一現象無非是對于國內電動車企業的一大福音,讓我們拭目以待電動車的火爆市場又能碰撞出怎樣的銷量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