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六部委下發關于《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通知》開始著手整治處在灰色地帶的低速電動汽車,以老年代步車和殘疾人助力車的名義廣泛存在于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自2012年以來,低速四輪經歷了一個野蠻增長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類低速電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00萬輛,使用人數多達400多萬,多以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隨著數量的增多,缺乏規范和治理,低速電動汽車每年造成的事故多達數萬起。
低速電動汽車外觀就是縮小版的汽車,軸距在2米以內,輪胎多數采用是電動自行車的窄胎,帶駕駛艙,走起來有點搖搖晃晃的,價格在1萬到3萬之間,低廉的價格,加上不用考駕照,隨便停車,也不需要繳納購置稅等條件,讓很多條件不好的消費者也趨之若鶩。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低速電動汽車存在安全隱患也是不容忽視的。
低速電動汽車經歷了7年多的發展,可分為兩類企業。一類企業趕上第一波低速電動車發展的大潮,已經積累雄厚的資本,初步掌握了電動汽車的(沖壓,涂裝,焊接,總裝)四大生產工藝,采用汽車相同工藝生產的低速電動車汽車企業,他們生產的整車安全系數更高,但整車和配件缺乏國家統一的強制認證標準,目前這類企業已經陸續跟汽車企業合作開始生產高速電動汽車產品。
第二類企業是本次六部委《通知》中重點治理對象,這些企業實力相對較差,采購不起幾十億元的自動化流水線,轉而采用電動自行車流水線生產組裝低速電動汽車,車身材料采用的是鐵皮或者普通塑料外件,內飾就是方向盤配織物沙發和硬塑料,制冷系統配的是電風扇,好點的則配備一個中控空調,輪子采用的是電動自行車或三輪的13CM窄輪,用的是EVF 鉛酸電池,構造非常簡單。
整個組裝流程看了不免讓人有點難以置信,電動汽車從骨架搭建,車門組裝,線路安全,電動機和電池安裝到最后合格檢測全部都是流水線的工人手工完成,甚至有安裝錯車門拆下重新安裝的情況,產品質量一致性很難保證,更別提安全系數了!
這些車子車身質量不重,大部分在300公斤到500公斤之間,有的甚至200公斤不到,轉個彎速度稍微快點就會翻車,在路口轉彎時需要較大的轉彎弧度!
普通駕駛員在駕駛這種電動車在轉彎的路口遇到對方突然來車時都很難反應過來,更別提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父母長輩了,他們對交通規則也不是很懂,在密集車流中,見縫就鉆,很容易發生事故,吃虧往往是小車。
此外,雨雪天氣或大霧天氣,視野能見度特別低,車子一般沒有除霧功能,也沒有示廓燈,上路行駛看不見對方來車,很容易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