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外人士對鉛酸電池電動車給予這么一句評價:技術含量低、創新不足。但它實用性很強,消費群體龐大。正是基于這樣的優點,鉛酸電池電動車在我國整車風靡了20多年。然而,隨著新國標規定的整車質量不得大于55公斤的限制,鉛酸電池電動車將在明年的4月15日開始走到了盡頭,必須要有新的動力電池取代鉛酸電池。
但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截止到目前未能得到糾正,那就是:應該有整車企業負責研發的項目,卻很少出現;電動車行業幾乎所有的發明專利不是來自于整車企業,而是來自于零部件企業;而整車企業根本不熱衷于搞研發,每年雖然獲取大量的現金流,而用在產品研發上卻少的出奇。難道整車企業不愛技術與研發,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整車企業可以輕而易舉地占有并堂而皇之地自稱為產品的發明者。在電動車行業(其他行業也是如此),任何零部件企業研發的成果用在了整車企業上才能獲得真正的價值。看到這一點,整車企業對零部件企業提供的優秀的零部件都來者不拒,但是為了約束同行,整車企業提出的要求有的不近情理,如讓我一家獨用若干時間之后,其他整車企業才能使用。但是,零部件企業往往迫于壓力只能這么做。實際上行業部分的研發新品的零部件企業有過這樣的經歷。
自己搞研發與生產零部件,必然占用大量的資金,這也導致了整車企業不熱心搞的主要原因之一。整車企業可以大量占有零部件企業的貨款,并且對使用零部件企業的產品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費用,這是整車企業懶得搞研發的關鍵。
據介紹,現在所有的整車企業都占用零部件的貨款,而且規模越大占用零部件企業的貨款也就越多。在此說一個題外話,上規模的整車企業不怕倒,怕的是零部件企業。因為這些整車企業一旦倒掉,零部件企業就要遭殃。這樣的行業現狀之下,哪一個整車企業還愿意搞研發。
整車企業自搞零部件,產品銷售受限制,這也是整車企業不愿意搞研發的原因。如果整車企業要一項新產品如電機,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一旦研發出來,提供給競爭對手都是,自己的產品也就沒有了優勢。這樣的一種狀態,整車企業搞研發得不償失。
整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缺乏有力的手段。企業必須具備核心的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必須擁有自主研發的同行卻沒有的產品。這樣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國各地對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也是許多企業不愿意花費巨資搞研發的原因。
電動車產業是相互模仿的產品,如塑件是典型的模仿摩托車外觀的產品,并且是彼此抄襲。而自主研發的雖然有,但卻是鳳毛麟角;而鉛酸電池的電機,搞到了今天所有的企業都能仿制。這樣的業態,企業還會熱心搞研發?
當然,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企業已經意識到,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與研發能力,要想取得競爭的優勢是很難的。為此,最近幾年,龍頭企業以及上市公司企業,通過在資本市場募集到的資金開始用于產品的研發。
電動車商情相信,未來幾年,在部分企業的帶頭之下,電動車行業的自主研發將會獲得很大的收獲!